進氣歧管壓力傳感器的作用如下:
進氣歧管壓力傳感器(也稱進氣壓力傳感器或MAP)用在D型汽油噴射系中,根據(jù)發(fā)動機的負荷測出進氣歧管內壓力的變化,并通過電路的連接轉化為電信號和轉速信號一起輸入給ECU,作為確定噴油器噴油量的基本依據(jù)。
進氣歧管壓力傳感器的安裝位置
進氣歧管壓力傳感器大多安裝在汽車發(fā)動機的進氣歧管上,也有少部分安裝在汽車發(fā)動機ECU的控制盒內或發(fā)動機的駕駛室內。
進氣壓力傳感器的種類較多,按其信號的產(chǎn)生原理可以分為電壓型和頻率型兩種。電壓型又可分為半導體壓敏電阻式(電阻應變計式)和膜盒傳動可變電感式;頻率型的可分為電容式和表面彈性波式。其中以半導體壓敏電阻式應用最多。
半導體壓敏電阻式進氣壓力傳感器的結構
半導體壓敏電阻式進氣壓力傳感器是利用半導體的壓阻效應的原理制成的,主要由硅膜片、真空室、硅杯、底座、真空管接頭和引線電極組成。其內部結構如下圖所示。
半導體壓敏電阻式進氣壓力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半導體壓敏電阻的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硅膜片一面通真空室,一面承受來自進氣歧管中氣體的壓力,在此氣體壓力的作用下,硅膜片會產(chǎn)生變形,且壓力越大形變越大,膜片中應變電阻的阻值在此壓力的作用下就會發(fā)生變化,使傳感器上以惠斯頓電橋方式連接的硅膜片應變電阻的平衡被打破,當電橋的輸入端輸入一定的電壓或電流時,在電橋的輸出端便可得到相應變化的信號電壓或信號電流。因為此信號比較微弱,故采用了混合集成電路進行放大后輸入給ECU。
由于壓阻效應式進氣歧管壓力傳感器的功能部件是硅膜片和應變電阻,其工作參數(shù)取決于作用于膜片上的壓力大小,因此傳感器的取樣壓力應從壓力波動較小的部位選取。
半導體壓敏電阻式進氣壓力傳感器的檢測
半導體壓敏電阻式進氣壓力傳感器由于其體積小,精度高,響應性、再現(xiàn)性和抗振性較好,穩(wěn)定性較好,不易損壞,因此應用較廣泛。如果它出現(xiàn)故障,會導致發(fā)動機怠速不良、啟動不易和啟動后熄火等現(xiàn)象。
如果車輛在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則應對此傳感器及相關電路和元件進行檢測,檢測方法如下。
(1)檢測ECU的供電電壓
拔下傳感器的連接器插頭,接通點火開關(但不啟動發(fā)動機),用萬用表測量連接器插頭電源端和接地之間的電壓(電路中的UC與E2端子,如上圖所示),正常值應在4~6V之間。如果無電壓,應檢測ECU相應端子間的電壓。如果相應端子間的電壓正常,則是傳感器與ECU間連接線路發(fā)生故障;如果ECU相應端子間無電壓,則是ECU發(fā)生故障。
(2)檢測進氣壓力傳感器的輸出電壓
拔下進氣壓力傳感器與進氣歧管連接的真空軟管,打開點火開關(不啟動發(fā)動機),用電壓表測量進氣壓力傳感器的輸出電壓(電路中的PIM端子與E2端子)。接著向進氣壓力傳感器內施加真空,并測量在不同真空度下的輸出電壓。該電壓值應隨真空度的增大而降低,其變化情況應符合規(guī)定,否則應更換進氣壓力傳感器。
真空膜盒式進氣壓力傳感器的檢測
真空膜盒式進氣壓力傳感器的常見故障是真空軟管連接不牢、破裂以及感應線圈斷、短路等。檢測時應注意,這種進氣壓力傳感器是用12V電源工作,所以檢測時不要拔下電源線插頭。
(1)檢查電源電壓
關閉點火開關,拔下傳感器連接器插頭,在電源線插頭一側接萬用表,打開點火開關,電壓表應顯示12V,否則應檢查電源線是否存在斷、短路。
(2)檢查輸出信號電壓
連接好傳感器插頭,打開點火開關,將萬用表紅表筆與信號端子接觸,將黑表筆搭鐵。在真空軟管上加大氣壓時,信號電壓應為1.5V;對真空軟管吸氣時,電壓應從1.5V慢慢減??;發(fā)動機怠速時,電壓應為0.4V。當發(fā)動機轉速升高時,輸出電壓值也升高。否則說明傳感器或相關線路出現(xiàn)故障,應進行更換。
電容式進氣壓力傳感器的檢測
電容式進氣壓力傳感器在汽車上的應用還不是很普遍,只有福特等少數(shù)轎車的D型噴射發(fā)動機上使用。如果電容式進氣壓力傳感器或其連接電路發(fā)生故障,也可從電源電壓、信號電壓、傳感器與電源間連接線束的導通性去檢測,具體的車型需參考各自的參數(shù)標準值。同時也可用汽車專用萬用表對此進氣壓力傳感器進行頻率測試。
測試方法是:
打開點火開關,但不啟動發(fā)動機,進氣壓力傳感器輸出信號的頻率約為160Hz;減速時頻率為80Hz左右;怠速時頻率為105Hz左右。若進氣壓力輸出信號消失或者超出規(guī)定標準值(頻率小于80Hz或大于160Hz),則說明此傳感器已失效,應進行檢修或更換。
以上就是半導體壓敏電阻式進氣壓力傳感器的應用的內容,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H绻枰玫綔y力傳感器或者拉壓力傳感器、稱重傳感器,氣壓/液壓傳感器或者扭矩力傳感器度可以找我們的哦!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源于網(wǎng)絡,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